
红豆杉,属浅根植物,其主根不明显、侧根发达,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,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,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。由于在自然条件下红豆杉生长速度缓慢,再生能力差,所以很长时间以来,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大规摸的红豆杉原料林基地。中国已将其列为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,联合国也明令禁止采伐。红豆杉是很好的观赏用绿化用树种。近几年通过对人工红豆杉大树(胸径10-15厘米)移栽的观察和研究发现,只要在移栽过程中掌握好技术要点,其移栽成活率是相当高的。现将有关移栽技术简介如下:
一、移栽前的准备工作。为保证红豆杉移植成功,必须及早制定可行的移栽计划及方案,确保红豆杉大树切根、起挖、包装、运输等工作有序进行。
1、切根处理:切根的目的是为促进树木在生长原地从切根处萌发毛系根,以减少根系移植后的恢复期,确保树木成活,切根处理时间一般在树木移栽前1年的6-7月份进行,以树干直径(高1米处)的10-15倍为直径,以树根为圆心划圆,沿圆外侧挖宽20-30厘米,深50厘米左右的环状沟,将沟内的侧根整齐切断,一般较粗的根予以保留,以防倒伏,切根后表土立即回填并踏实。
2、确定移栽时间。由于红豆杉系常绿树种,且第2年萌发迟,因此,确定合理的移栽时间成为移植红豆杉成活的关键因素之一,根据经验,一般树木进入休眠期后即可移植,时间以1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宜。
二、红豆杉大树移苗。为保证红豆杉移植成功,一般要求土球直径是树干直径(高1米处)的10——15倍。
1、起挖与包装:先铲除树干周围浮土,然后以树干为中心划出一个比土球半径大5厘米的圆,并沿圆外侧挖宽30-50厘米左右的环状沟。将土球外围修平滑,当修整土球到1/2深度时,应逐步向里收底,一直缩到土球直径的1/3,下部留一平底,再对土球进行网格式包装。捆扎时要求拉得紧,捆得密,扎得牢,最后将大树倒向一侧,铲平土球底土,并垫上稻草,网好底。
2、修剪:为减少树木的蒸发量,提高成活,在不破坏红豆杉大树树形的前提下,对树冠进行适当的修剪,修剪以疏枝为主,一般只将红豆杉的大树枯枝,病枝、重叠枝疏去,并在修剪伤口处漆上油漆或打蜡。
3、吊装与运输:吊装与运输的关键技术要点是防止土球破裂和树皮损伤,影响成活率。一般采取机械吊装,土球向前,树冠向后,平放,土球底下及两侧垫上稻草,树身与车辆接触部位均以软物垫隔,为了便于安全运输,要求整车树冠整体捆扎,以缩小树冠面积。
三、红豆杉大树的栽植。栽植质量的好坏是树木成活的关键,栽植红豆杉大树时,一是要事先挖好栽植穴,要求穴大(一般穴直径比土球大50厘米)。二是预挖好排水沟,以防积水。三是采取客土法栽植:用营养土回填栽植,定植后回填种植土并夯实,浇足定根水。四是栽植完成后用草绳进行缠干并浇湿草绳,保持树干湿润,防止水分蒸发。五是栽植后立即打桩,绑扶。由于红豆杉树冠较大,容易摇动,不利于根系生长。因此,树干固定时,一定要注意牢固扎实。
四、移植后的养护管理。红豆杉大树移植后应立即进行管理,
一是注意叶面喷洒与地面浇灌的关系。土地灌水应定期检查,发现土球干时立即灌水,一次灌透,并逐渐拉长灌水间隔时间,以防红豆杉因积水而烂根致死。叶面喷洒,应经常进行,以喷湿叶面及草绳即可,直到大树成活。
二是根外追肥。刚栽植的红豆杉根系吸收能力差,发现树叶黄化时应及时进行叶面施肥,以2-5‰的尿素溶液喷洒叶面。
三是加强看管与强化宣传,谨防人为伤害,造成大树死亡。
琳海植保——敬请登录北京园林植保网查阅更多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