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玉兰 学名:Magnolia delavayi Franch
产地: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及贵州西南部
科属:木兰科
花期:夏季
常绿乔木或灌木,高2~12米。叶革质,卵形或卵状长圈形,长7~32厘米。花芳香,直径15~25厘米;花被片9枚,外轮3枚淡绿,反卷,其余的乳白色,长8~10厘米。夏季为开花期。
原产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及贵州西南部。
玉兰 学名:Magnolia denudata
别名:白玉兰、应春花、望春花
科属:木兰科木兰属
产地分布:产于中国中部山野中,现国内外庭园常见栽培。为我国著名的传统观赏花卉,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。1986年上海市将它定为市花。
形态特征:落叶乔木,高可达25米,树冠卵形。小枝淡灰褐色。冬芽大,密生灰绿色或灰绿黄色长绒毛。绿黄色长绒毛。叶互生,宽倒卵形至倒卵形,先端圆宽,具短突尖,中部以下渐狭楔形,全缘。3月先叶开大型花,花顶生直立,钟状,白色,有清香。聚合果呈不规则圆柱形,9月果熟。种皮鲜红色。本属常见栽培的树种还有二乔木兰(M.×soulangeana),为玉兰与紫玉兰的杂交种。落叶小乔木,高可达15米。叶倒卵形或宽倒卵形,先端宽圆,下面具柔毛。花先叶开放,花期3月,钟状,外面淡紫色,内面白色。萼片三片,似花瓣状,长度为花瓣之半或近等长,有时绿色。果熟9~10月,果实同玉兰。
生长习性:喜光,稍耐阴,具较强的抗寒性。适生于土层深厚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,不耐盐碱,土壤贫瘠时生长不良,畏涝忌湿。对二氧化硫、氯和氟化氢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。寿命长,可达千年以上。
园林用途:白玉兰先花后叶,花洁白、美丽且清香,早春开花时犹如雪涛云海,蔚为壮观。古时常在住宅的厅前院后配置,名为“玉兰堂”亦可在庭园路边、草坪角隅、亭台前后或漏窗内外、洞门两旁等处种植,孤植、对植、丛植或群植均可。
繁殖培育:可用播种、扦插、压条及嫁接等法繁殖。播种主要用于培养砧木。嫁接以实生苗作砧木,行劈接、腹接或芽接。扦插可于6月初新梢之侧芽饱满时进行。播种或嫁接的幼苗,需重施基肥、控制密度,3~5年可见稀疏花蕾。定植后2~3年,进入盛花期。栽前应重施基肥,适当深栽。夏季是玉兰生长与孕蕾的季节,干旱时应灌溉。整枝修剪可保持玉兰的树姿优美,通风透光、促使花芽分化,使翌年花朵硕大鲜艳。玉兰病害有黑斑病、叶枯病、叶斑病等,可选用叶病灵,叶斑通杀等来防治。虫害有大蓑蛾、樗蚕、霜天蛾等,可用青蛾帮、蛾螟清等来防治。
琳海植保——敬请登录北京园林植保网查阅更多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