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常见的地下害虫:蛴螬,金针虫,地老虎,蝼蛄
2地下害虫的危害性的了解
(1)蛴螬:蛴螬一到两年1代,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,成虫即金龟子,白天藏在土中,晚上8~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。幼虫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,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。当10厘米土温达5℃时开始上升土表,13~18℃时活动最盛,23℃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,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,再移向土壤上层。

(2)金针虫:沟金针虫约需3年完成一代,在华北地区,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活动,4月上旬为活动盛期。成虫白天躲在麦田或田边杂草中和土块下,夜晚活动,雌性成虫不能飞翔,行动迟缓有假死性,没有趋光性,雄虫飞翔较强,卵产于土中3~7厘米深处,卵孵化后,幼虫直接为害作物。越冬深度约在20~85厘米间。

(3)地老虎:温度。高温和低温均不适于地老虎生存、繁殖。在温度30℃±1℃或 5℃以下条件下,湿度和降水。大地老虎对高温和低温的抵抗能力强,但常因土壤湿度不适而大量死亡。小地老虎在北方的严重为害区多为沿河、沿湖的滩地或低洼内涝地以及常年灌区。成虫盛发期遇有适量降雨或灌水时常导致大发生。土壤含水量在15~20%的地区有利于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产卵。

(4)蝼蛄:5月上旬~6月中旬是蝼蛄最活跃的时期,也是第一次危害的高峰期,6月下旬至8月下旬,天气炎热,转入地下活动,6~7月为产卵盛期。9月份气温下降,再次上升到地表,形成第二次危害高峰,10月中旬以后,陆续钻入深层土中越冬。蝼蛄昼伏夜出,以夜间9~11时活动最盛,特别在气温高、湿度大、闷热的夜晚,大量出土活动。早春或晚秋因气候凉爽,仅在表土层活动,不到地面上,在炎热的中午常潜至深土层。成、幼虫均喜松软潮湿的壤土或沙壤土,20cm表土层含水量20%以上最适宜,小于15%时活动减弱。当气温在12.5~19.8℃,20cm土温为15.2~19.9℃时,对蝼蛄最适宜,温度过高或过低时,则潜入深层土中。

3使用的防治药剂
(1)施虫胺
产品特性:高效内吸杀虫营养药肥产品,杀虫与营养于一身
防治对象:蝼蛄,蛴螬,金针虫等地下害虫
(2)地虫净
产品特性:1高效环保,低度,无异味儿
2迅速的在土壤中形成很厚的药膜,对地下害虫有强烈的触
杀,胃毒,荀子作用
3当天施药,过夜死虫
4改良土壤提升草坪抗病能力,一次施药持续60天
5不影响观赏效果
使用方法:5~8克/平方米,使用施肥机械撒施
(3)碧虫清
产品特性:1高效低毒,无异味儿
2药效长50~60天,内吸式,触杀性,胃毒
3对地下害虫的蛴螬特效,严重时7~10天1次连续使用2次,
20~30天基本消除
使用方法:防止地下害虫蛴螬时400~600倍液进行喷雾或1500~2000倍液
进行浇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