蚧壳虫、蚜虫、红蜘蛛是园林植物中广泛存在并严重危害的几种刺吸式害虫。它们危害时间长、种类多、繁殖量大,一年发生多代,体形虽小却密集发布,群居危害,给园林植物的生长带来极大的威胁,世代重叠的特性也加大了防治的难度。
一、蚧壳虫
1. 常见种类
蚧壳虫有几十种,常见的有绒蚧、长白蚧、吹绵蚧、红蜡蚧、日本龟蜡蚧等,危害的花木众多。
2. 形状特征
该虫属小型昆虫,虫体小, 虫体上常被有蜡质分泌物;幼虫孵化后,蜡质层逐渐形成,繁殖能力强,一年发生多代。
3. 为害症状
其主要危害花木的叶片、枝干或果实等组织, 并吸取其中的汁液,造成枝叶发黄、畸形, 生长不良。同时其分泌物及排泄物易导致花木煤污病等病害的发生,严重时可导致花木死亡。

二、蚜虫类
1.常见种类
常见重要种类有棉蚜、桃蚜、桃粉蚜、 槐蚜、柏蚜等。
2. 形状特性
蚜虫体微小,体色因其种类而异,一般有绿色、黄色、浅绿、深青以及黑褐色。有超强繁殖力, 4-5天可繁殖一代,一年可繁殖几十代,在高温、干燥条件下发生较重, 往往几十头乃至几百头群居在叶片、嫩茎、新芽、嫩叶上吸食危害。
3. 为害症状
蚜虫主要危害植物幼嫩部位,受蚜虫危害时常造成枝叶变形、出现斑点、卷叶、皱 缩、生长缓慢,严重时造成落叶甚至枯死。同时蚜虫分泌的蜜露易诱发煤污病,另外蚜虫还可传播其他植物病毒引起病毒病。

三、红蜘蛛(螨类)
1.常见种类
常见的有红蜘蛛、黄蜘蛛等,是危害叶片的主要害虫,草本、木本均可危害。
2. 形状特性
体长一般不超过1mm,呈圆形或卵圆形,桔黄或红褐色,繁殖能力极强,一年可达几十代,在树皮下或土缝中越冬。
3. 为害症状
成虫、若虫在叶背用口器刺入叶内吸吮汁液,被害叶片时绿素受损叶片密集细小的灰黄点或斑块,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,甚至因叶片落光造成植株死亡

防治办法:
对于蚜虫、红蜘蛛、蚧壳虫的防治,因其一年发生多代又世代重叠的危害特点,给传统喷药防治工作增添了不小难度,应对频繁发生的虫害,需反复用药,多次用药不仅对环境造成漂移污染,还造成了人力、物力的浪费;特别面对一些高大树体,因药剂无法成功到达虫害部位,使得防治工作无法继续。
防治蚧壳虫、蚜虫、红蜘蛛的特效办法,是通过药剂的改革,克服传统防治多次用药的短板,只需一次用药,便能对虫害达到半年以上的有效防控;药剂浇灌于植株根部,环保的同时药剂在树体内流动,传导至树体各个部位,高大树体一样能到达顶端进行全树无死角杀虫。
施药方法:将药剂均匀撒施于植株根部,之后浇透水淋溶即可。
可选药剂:药肥(撒虫胺或施虫胺),缓释型颗粒剂药肥,剂型新颖、持效期长、使用方便、经济环保、对蚜虫、红蜘蛛、蚧壳虫长效杀灭,是目前防治刺吸式害虫的理想药剂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