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起花卉病害的原因大体上有两种:
一:栽培环境条件不良,如水分过多或不足,光照过强或过弱,温度过高或过低,营养不足或失调,以及烟尘、有害气体污染等引起的病害,这也叫生理病害。这类病害影响花卉生长发育,但不传染。
二:由病原物浸染引起的传染性病害(病原物有真菌、细菌、病毒等),其中以真菌感染和细菌感染的病害最常见。这类病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,能迅速蔓延传染。
常见的生理病害有:
夏季强光照射引起的灼伤

冬季低温造成的冻伤

水分过多导致的烂根

水分不足发生叶片焦边或萎蔫

土壤中缺乏某些营养元素,缺氮引起老叶大量变黄

缺磷则在叶色正常的情况下到期不开花,缺钾则发生大量落叶以致整株衰枯

施肥过量或施未经腐熟的有机肥,导致嫩尖枯焦

水土偏碱使喜酸类植物的叶子变黄脱落

水土偏酸使喜碱类植物衰弱叶片枯焦
对于环境条件不良引起的生理性病害,只要及时地改善栽培管理,适应花卉生长发育的要求,一般会自然复壮。
常见的传染性病害有:
叶斑病

多为害叶片,是球根秋海棠类植物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,也为害白兰、鱼尾葵、美人蕉、紫薇、贴梗海棠、日本海棠、桂花、杜鹃、凤仙花、天竺葵、鸡冠花等多种花木。病状为叶片上局部细胞坏死,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斑点症状,常见的有角斑、条斑、圆斑,呈灰、黑、褐等色。严重时叶片变黄、焦枯、脱落。
白粉病

多为害花木的嫩梢、嫩芽、嫩叶和花蕾。主要为害蔷薇、玫瑰、月季、梅花等植物。发病初期,受害部位出现褪绿斑点,以后逐渐变成白色粉斑,犹如覆盖一层白粉;后期病斑变成灰色。受害植株日渐矮小,嫩梢弯曲,叶片凹凸不平,花少而小或不能绽放或花形畸变。严重时叶片卷缩、干枯,甚至整株枯死。应适当增施磷、钾肥,停止喷叶面水。
炭疽病

主要为害叶片,也能侵染茎、嫩梢、花蕾和果实等部位,多为害兰花、君子兰、三色堇、仙客来、金鱼草、白兰、玉兰、八仙花等多种植物。大多数植株受害后,从叶头和叶边缘开始发病,叶面上出现近圆形斑点,病斑边缘多呈紫褐色或暗褐色,中央为淡褐色或灰白色,后期病斑上有黑色小点,常排列成轮纹状,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。应加强通风透光,停止喷叶面水。
灰霉病

主要为害叶、茎、花和果实,多为害牡丹、仙客来、四季报春、翠菊、山茶等多种植物。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,以后逐渐扩大,变成褐色或紫褐色病斑,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灰色茸毛,发病严重时整株死亡。
细菌性软腐病

细菌侵染根茎、球茎、鳞茎、块根等营养器官,多为害马蹄莲、百合、唐菖蒲、鸢尾、仙客来、风信子、君子兰、大丽花等花卉。通常受害部位初呈水渍状,后变成褐色,随即粘滑软腐,并在湿度大的情况下变成一包腐臭的浆汤,在干燥情况下变成粉状干瘪的东西。
锈病

锈病是花卉和树木较常见和严重的一种病,主要危害蔷薇科、豆科、百合科、禾本科、松科、柏科和杨柳科等近百种花卉苗木。病株大量出现锈色孢子堆,在叶、茎等部位先出现淡绿色小斑点,后扩大成锈褐色疱斑,表皮破裂后散发出黄褐色粉状物,为夏孢子堆。有的呈橘红色到黑色小粉堆,为冬孢子堆。有的呈蜜黄色到暗褐色点或粒状,为性孢子器。发病后蒸腾和呼吸作用加速,光合作用弱,生长势减弱,叶片提早发黄脱落。
传染性病害需及时治疗,防止其蔓延传染,针对以上病害,在发病初期使用叶病灵1000-1500倍液喷施,能快速杀灭病菌,阻断病害传播;发病严重时可提高到800-1000倍液喷施。另外白粉病和锈病的发生,还可喷施专用药剂粉锈克将其根除,发病初期1500-2000倍液喷施,病害爆发严重时1000-1500倍液喷施即可。
更多植保技术,敬请登录琳海植保网咨询了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