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夏之交,园林植物白粉病将达到危害高峰,侵染植物叶片、嫩梢或花蕾等部位,抑制光合作用,消弱植物长势。发病范围广,危害面积大。

白粉病是园林植物上最常发生、最易感染、分布最广的一种真菌性病害,危害多种园林花木及草坪,尤其阔叶树种受害最重。园林常见的白粉病有:大叶黄杨白粉病、月季白粉病、石楠白粉病、黄栌白粉病、紫薇白粉病、丁香白粉病、刺槐白粉病、草坪白粉病等。
白粉病危害症状

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,也危害枝条、叶柄、花蕾、花芽等部位。发病初期,叶面出现白色霉点,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,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(这些粉状物就是白粉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)。病情严重时白色粉斑可覆盖整个叶片。病害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,病斑上产生很多密集黑色小粒点。

(白粉病后期表现)
植株受到白粉病危害后,表现为生长不良,植株矮小,叶子凹凸不平或卷曲,枝条发育畸形,不能开花或开花畸形。严重时,叶片萎缩枯死,以致整株死亡,影响植株的生长和观赏价值,连年发病可严重削弱其生长势。


白粉病发生规律
白粉病是以菌丝体在病残体、病芽上越冬。翌年春天气温回升时,越冬菌丝体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,分生孢子借风的气流或雨水传播,病害一般在4月份开始发生,春夏之交和秋季是两个发病高峰期。

栽植于树荫下的园林植物发病严重,全光照下的植株发病轻;栽植密度大、通风条件差的植株发病重;夏季空气湿度大利于发病;嫩叶比老叶易感病。
白粉病防治方案
1、养护管理:
加强栽培管理,不要使植株密度过大,及时修剪,使其通风透光,创造一个不利于白粉病发生发展的环境;平衡施肥,避免因氮肥过量而贪青旺长,薄嫩的表皮更容易遭受白粉病病菌的侵染,可通过浇灌微生物菌剂“沃菌宝”补充植株营养、强健根系,以增强长势,提高植株的抗病抗逆能力。
2、快速防治:
白粉病近几年有逐年递增危害趋势,发病范围越来越广,对药物抗性也越来越强,石硫合剂、甲基托布津、代森锰锌等,主要用于发病前保护,病害发生后再用这样药没有治疗效果,常规的唑类药剂效果差,苯醚甲环唑、腈菌唑、丙环唑等药剂对白粉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。

粉锈克(腈菌唑.三唑酮)、枯斑醇(苯醚甲环唑、丙环唑)等有效成分复配的药剂对白粉病特效。白粉病发生后, “粉锈克”或“枯斑醇”1000-1200倍液叶面喷雾,施药2小时即可将病原体杀死,快速控制病情扩展,治愈病斑,效果显著。
配合大量元素叶面肥“艾尔兰”一起喷施,起到快速治病并修复叶片、复壮植株的作用。

更多植保技术,敬请登录琳海植保网咨询了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