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黄杨枝干枯黄死亡,并连片发生,尤其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病更重。近日来我们接到许多关于此类问题的咨询,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病害导致,分别为枝枯病和白绢病。我们可根据发病部位和发病特征来做病害的具体辨别,并实施针对性的救治方案。
黄杨白绢病

白绢病又叫菌核性根腐病,危害苗木根茎部,多发生在土壤潮湿,高温多雨的夏季。黄杨发病时茎基部接近土壤处变褐色坏死,皮层能轻易剥离,腐烂如泥状,仔细观察在病部和土壤表面有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体。白绢病可导致发病的整株黄杨枝叶干枯死亡,并向周边扩散蔓延危害。

白绢病菌是一种根部习居菌,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根上越冬(菌核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,能在土壤中存活5至6年)。第二年温度适宜时,菌核萌发长出菌丝,随水流传播,在土壤中蔓延,从植株基部侵入而使其发病,受害最重的是小叶黄杨。

白绢病发病的重要条件便是高温高湿,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,特别是在连续干旱后遇雨可促进菌核萌发,增加发病几率;在粘土地、排水不良、肥力不足、长势弱或密度过大时发病重。

白绢病的防治:
因病害在土壤中蔓延扩散,传播迅速,当发现病株时就要及时救治,保护周边植株不被浸染。
1、根部土壤消杀:应用长效杀菌的药肥“琳海健安”+菌根肥“根飞扬”浇灌根部,能快速杀灭病害,阻断传播,并强力生根复壮,改良根部土壤,增强长势,提高植株抗病抗逆性。防效显著,经济高效。

2、加强养护管理:减少根部积水,已病死植株及时拔除,增施有机肥改善根部立地条件,降低发病率。
黄杨枝枯病

黄杨枝枯病是由枝干部位的炭疽轮纹坏死斑引起,多发生在黄杨的枝干部。发病后,枝条上面呈现点片状的斑块,斑块逐渐环移侵染,当病斑侵染枝干一周,病部以上黄杨枝叶由上向下开始萎蔫枯死。如果病斑只危害大枝一侧,则有病斑的一侧枝叶发生枯死。当病害发生较轻时,只是零星枝条枯死,当病害暴发危害时,可导致黄杨成片枯萎死亡。


黄杨枝枯病近年来发病率较高,主要危害大叶黄杨。炭疽病菌借助病残体依靠土壤和风雨传播,通过枝干皮层裂缝入侵,每年四五月份开始发生,夏季温度高、湿度大时发病重,可造成整条绿篱带1/2植株的枯死。

枝枯病与白绢病的区别:
白绢病:整株枯死。一株黄杨上分生多个枝干,若多个枝干同时枯萎,又有根茎部皮层腐烂如泥,便是白绢病。
枝枯病:单个小枝条枯死。一株黄杨上分生多个枝干,若只有其中个别枝条发病,发病枝条上有点片状的炭疽轮纹斑块,便是枝枯病。
枝枯病的防治:
1、喷干治疗:应用“园将军”+“杆秀”喷施枝干,喷湿喷透即可。由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复配的园将军,对炭疽引发的枝枯病特效。另外配合树皮穿透性营养液“杆秀”一起使用,帮药剂强力渗透,直达病灶,快速治病的同时补充营养,利于长势复壮。

2、增强长势、土壤改良:立地条件差、长势弱的黄杨更易感病,增施有机肥能改良、活化土壤,增强营养。推荐微生物有机菌肥沃君宝、根飞扬、粒粒澄的应用,为植株营造良好生长环境,促使根系生长,强根壮苗。
更多植保技术,敬请登录琳海植保网咨询了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