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虱、蚜虫等刺吸式害虫危害时间长,虫口密度大,发生世代多,危害范围广,是园林植物的主要刺吸式害虫。传统见虫治虫的养护模式导致虫害无法控制且抗性增强。今天,给大家推荐一种最有效的防治方法,省工省时,持效期长,防治效果好。
蚜虫、粉虱难防治的原因
1、分布范围广:蚜虫、粉虱等害虫危害范围广。以蚜虫的为例,它种类多,分布广,可造成花卉、苗木及绝大部分的园林植物受害。其次,蚜虫主要分布在梢部和叶片,还常隐于叶背,造成叶片卷缩或形成虫瘿,虫口密集大,难以彻底防除。

2、迁飞能力强:粉虱为同翅目害虫,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,具有很强的迁飞能力,可以长距离的迁飞。


3、繁殖速度快:在春夏秋三季,温湿度适宜的环境条件下,虫害繁殖速度惊人,叠代重叠严重。一只蚜虫一周能繁殖50-60只小蚜虫,若蚜4-5天就成熟又生小蚜虫,一个月可繁殖几百万、几千万,喷药后虫口量碱少,但是漏网的蚜虫因食料丰富很快又形成庞大的群体。

4、抗药性增强:粉虱、蚜虫等害虫抗药能力很强,一般常用药剂在使用3遍以上,就能很快产生抗药性,造成防治效果很差。

5、防治方法不科学:传统的防治方法是见虫治虫,由于粉虱、蚜虫繁殖速度太快,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迁飞能力,等到这些害虫严重发生时进行防治,很难彻底控制。
6、天敌减少:近些年来,随着农药的滥用,在喷药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的益虫。由于天敌减少,虫害防治就更为的困难。
最有效的防治方法
经市场大量应用实践表明,0.12%噻虫嗪(琳海施从安)土壤处理是防治这些刺吸式害虫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,可撒施、穴施、沟施等。

噻虫嗪“琳海施从安”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,主要用于防治蚜虫、白粉虱、蓟马等刺吸式害虫,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,内吸性极好,施入到土壤中后,能在土壤中长时间的存在,被根部吸收,通过植物体内的木质部向上输送到植株体各部,在植株体内滞留时间长,降解缓慢,同时其降解产物噻虫胺杀虫活性更高,达到持续杀虫的目的。
使用技术
1、苗圃杀虫:每亩20-40公斤穴施、沟施、行间施、撒施均可。在解决花灌木虫害时,每平米按照40-60克用量使用;花灌木均匀撒施后浇透水即可,灌木开环状沟撒施后覆土,浇透水。
2、乔木杀虫:胸径10cm以下400克/株,10cm以上胸径每增加一公分对应增加20克药量。

蚜虫大量发生,根部撒施“琳海施从安”长效杀虫

灌药5-7天后,蚜虫陆续中毒死亡,后续没有虫害再发生

海桐受蚜虫危害,“琳海施从安”灌药后杀虫效果

月季在冬季休眠期根部撒施“琳海施从安”,保护来年月季长势健壮,没有虫害发生


“琳海施从安”药肥双效,一次施用,可长达整个生长季控制虫害不再发生,施药方便快速,杀虫全面,安全环保。
更多植保技术,敬请登录琳海植保网咨询了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