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春后随着植物抽枝展叶,病害随之发生,多发性的病害以白粉病、锈病为主。春季的升温和雨水为病害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,白粉病是园林植物上最常发生、最易感染、分布最广的一种真菌性病害,而锈病的发生量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,长江流域锈病危害面积年增幅达15%,从日常养护入手,做好病害预防。
白粉病

危害特点
发生在叶片两面,发病初期,叶面出现白色霉点,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,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(这些粉状物就是白粉病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),病斑处呈淡黄色。病情严重时白色粉斑可覆盖整个叶片。病害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,病斑上产生很多密集黑色小粒点。

除了危害叶片,白粉病也发生在植物嫩梢和花朵上,受害部位覆盖一层白色粉状物,光合作用受到抑制,生长势被消弱。植物表现为生长不良,植株矮小,叶子凹凸不平或卷曲,不能开花或开花畸形。严重时,叶片萎缩、早落,植株衰弱死亡。
发病规律
15-30℃最适,相对湿度60-80%时传播加速。春季和秋季是两大发病高峰期。

危害植物
月季、石楠、大叶黄杨、扶芳藤、黄栌、紫薇、丁香、刺槐、狭叶十大功劳、草坪等多种园林花木及草坪。

防控措施
1、早春加强修剪,剪除病枝、病叶,增加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性,避免栽植过密。
2、加强肥水管理,平衡施肥,避免因氮肥过量而贪青旺长,薄嫩的表皮更容易遭受白粉病病菌的侵染,多施磷钾肥和有机肥,使植株生长健壮,以增强抗病能力。
3、春季植物萌芽后可喷施保护性杀菌剂(多菌灵、甲基托布津、代森锰锌、琳海绿安等)预防病害发生。
4、病害发生后,及早防治,选择治疗性药剂“园将军、纷秀刻”等叶面喷施,对白粉病特效,施药2小时即可杀死病原体,快速控制病情扩展,铲除病害。药剂高效广谱,防治白粉病的同时,将其它各类叶部病害一并根除。
锈病(苹桧锈病)

危害特点
在蔷薇科植物和柏科植物之间转寄主危害。以菌丝体在桧柏枝上形成菌瘿越冬,来年春季担孢子随风传播到苹果、海棠、梨树等蔷薇科植物叶片(传播范围5公里),叶片受害后正反两面着生橘黄色的粉状孢斑,破裂后又散发出橘黄色粉末即锈菌孢子。感染锈病的长势受到影响,光合作用下降,严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,病叶变黄脱落。

桧柏等植物被侵染后,针叶和小枝上形成大小不等的褐黄色瘤状物,雨后瘤状物(菌瘿)吸水变为黄色胶状物,远视犹如小黄花,受害的针叶和小枝一般生长衰弱,严重时可枯死。

发病规律
10-24℃条件下最易发生,每年4、5月份为侵染盛期,雨水多是锈病大发生的主要条件。春雨后3-5天为侵染高峰期。

危害对象
主要危害海棠、苹果、山楂、梨树等蔷薇科植物及桧柏、圆柏、龙柏等针叶树种,相互侵染,互为寄主。

防控措施
1、预防病害:3-4月普遍对柏类树木统一喷施3-5波美度石硫合剂,或1500倍液“园将军”,可有效抑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,阻止病害的发生蔓延。对往年频发区域内的海棠、苹果、梨等树木展芽后喷施“纷秀刻”1000倍液提前保护。
2、病害防治:病害初期应用纷秀刻800-1000倍液喷施,或园将军1000-1200倍液喷施,渗透传导能力强,快速杀菌治病,有效阻止病害蔓延扩散,防治锈病特效,同时具有保护、治疗、铲除三大功效。病害盛期加大浓度纷秀刻500倍液喷施,或园将军800-1000倍液,配合优质叶面肥一起应用,能够快速杀菌并为叶面补充营养,起到快速修复的效果。

(喷药后恢复中的锈病)
3、病害阻断:8至9月份锈孢子开始随风传播到针柏类树种上,此时可以向海棠、苹果等携带锈孢子的植物喷施“园将军”1500倍液,或“纷秀刻”1000倍液,阻止锈孢子转主寄生,减少来年锈病的爆发。
白粉病、锈病是叶部的两大类病害,常年发生,反复危害,做好日常养管措施,抵御并减少病害的发生,保护景观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