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生地区:全国竹产区均有发生,四川杂交竹苗近年发生严重。
病原: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的柄锈属的锈菌(Puccinia spp.)

竹叶锈病
侵害方式:生在表皮细胞的性孢子器带着杯状或柱形包被破皮而出,锈孢子一般从球形到椭圆形串生,避无色,有小疣。夏孢子单生于柄上,近球形、椭圆形或倒卵形,有小刺。冬孢子堆生寄主表皮下,熟后破皮而出,冬孢子细胞,每个细胞有一芽孔。
发病症状:竹叶锈病对成竹、幼苗都有侵害作用,在叶上产生坏死性病斑,叶背产生褐色突起孢子堆;叶片褐色、失绿,严重时叶片萎蔫、卷曲、下垂、生长不良。 有叶锈病的苗圃往往伴随黑痣病、煤污病的发生。成年竹林叶锈病的发生往往是幼苗锈病的继续。
发生时间:每年5月——8月发生。
发生条件:除携带病菌外,竹苗密集、湿度大的圃地发生概率较高较严重;
预防方法:改善竹区生长环境,适当密集,注意通风,加强苗圃管理,截断病原,焚烧病叶等;
治疗方法:喷药保护和治疗:在生长季节喷1:1:100倍波尔多液或波美0.1~0.2度石硫合剂或15%粉锈宁800~1000倍液2~3次,可控制锈病的发展。
以上病害是园林较常见的,因群栽原因,需要及时控制病情或预防病情发生,可定期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现场指导,琳海植保在园林养护方面有多年经验,面对园林病虫害等养护问题有较高效的解决方案,详情可进入北京园林植保网进行查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