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黑痣病又叫叶疹病,顾名思义,即是竹上长有疹似白色小斑点,竹患病后长势衰弱,脱叶,甚至无笋。

竹黑痣病
竹黑痣病症状:发病初期,感病叶面产生苍白色小斑点,以后扩大为圆形、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,病斑渐变为橙黄至赤色。发病后期,病斑上产生疹状隆起、有光泽的小黑点,为病原菌的子座。其外围有明显的橙黄色的变色圈。病斑可互相联合成不规则形。最后病叶局部或全部变褐枯死。
竹黑痣病病原:病原为多种黑痣菌(Phyllachora spp.),隶属子囊菌亚门、核菌纲、球壳菌目真苗。
竹黑痣病发生: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子座在病叶中越冬。翌年4-5月子实体成熟,释放子囊孢子,子囊孢于借风雨传播进行危害。病竹发病从近地面的叶片开始,然后逐渐往上蔓延。
竹黑痣病防治: 减少侵染来源:在早春之际,收集病枝、叶,集中销毁。加强抚育管理:及时松土、施肥,以促进竹子生长,增强抗病力。药剂防治:发病初期,喷施1:1:100波尔多液,或75%百菌清,或50%托布津500-800倍液,每隔10-15天喷1次,喷1-2次。
大丽花短额负蝗虫害现象是园林方面一直很棘手的问题,与此虫害同时存在的往往还有病害、多种病害、其他虫害等等,因此其有效方法应结合具体环境具体分析,需专业人士采取正确方案来解决问题。
琳海植保在园林养护方面有多年实践经验,曾帮众多有关部门解决过多种棘手的园林病虫害问题,详情可登陆北京园林植保网进行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