褐斑病,是一种世界性的危害极为严重的草坪病害。寄主广泛,能侵染所有已知的草坪草。作为一种土传病害,褐斑病具有病原物复杂、发病率高、传染迅速、危害严重等特点。当发病条件合适时,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大小不一的病斑,严重破坏球场内各区域的草坪,甚至造成植株死亡。

(1)适宜的发病条件:在高尔夫球场褐斑病主要发生的季节为5~9月。病核有很强的耐高低温能力,侵染、发病适温为21℃~32℃,由于丝核菌寄生能力较弱,对于处于良好生长环境中的禾草只能造成轻微发病。只有冷季型草处于不利的高温高湿条件,才有利于病害发展。因此,发病盛期主要在夏季。另外,枯草层较厚的老草菌源量大,发病重。低洼潮湿、排水不良、田间郁闭、气温偏高、偏施氮肥、灌水不当等因素都极有利于病害的流行。
(2)致病病原菌和发病症状:在高尔夫球场果岭上,被侵染的病叶及叶鞘上出现梭形和长方形的病斑,形状不规则,初呈水渍状,后病斑中心枯白,边缘红褐色,受病叶片由绿色变为浅褐色,由浅褐色变为深褐色,最终干枯、萎蔫,转为浅褐色,在受害草坪上出现大小不等的近圆形枯草圈,死去的叶片仍直立。在高湿或清晨有露水的情况下,果岭、发球台上的枯草圈边缘上会出现2~3cm宽的“烟环”,呈黑紫色或灰褐色,这是病原菌的菌丝体,当太阳出来照射一会儿,叶片干燥后,烟环消失。在球道、高草区内由于草坪修剪高度较高,很少形成烟环状,但常出现凹陷的症状,形成环形斑,病斑边缘草坪枯死,而病斑中间的草坪依然呈健康颜色,因此称为蛙眼斑。
经病原菌鉴定,得出致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、无孢目、丝核菌属、立枯丝核菌。另外,禾谷丝核菌、水稻丝核菌、玉米丝核菌也可侵染多种草坪禾草。
(3)发病规律:立枯丝核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,越冬菌核存活率达到87%以上,菌丝以厚壁菌丝体在植物残体内或根茎内度过不良的环境条件。病原菌能在土壤中腐生,靠土壤传播,也能从根部侵入寄主引起根部病害。当环境条件适宜时,菌核开始大量萌发,菌丝开始生长,逐渐侵入到潮湿的叶片、叶鞘或受伤的根部,引起病害。受侵染组织初呈水渍状,后病叶和病株变褐枯死,菌核在发病部位表面或组织内形成,初为白色,逐渐变成黑褐色,脱落在枯草层和土壤中,为再次侵染提供病原。
(4)综合防治措施:抗病品种的选用,不同草坪草种和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不同。在建坪前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抗性较强的品种,以便为日后的养护管理减轻负担;适量灌溉,与腐霉枯萎病相似,褐斑病也必须在高湿和有自由水的条件下才能发生。因此要避免傍晚浇水,在草坪出现枯斑时,应尽量使草坪草叶片上夜间无水;平衡施肥,草坪土壤中氮肥含量过高会使褐斑病发生严重。进行平衡施肥,保证各营养成份的均衡可以使草坪草茁壮成长,从而提高草坪草对病害和其它影响因素的抵抗能力;及时修剪,夏季及时地进行草坪修剪,但不要修剪过低。及时修剪可以改善草坪下部的通风条件,降低草坪内温度;不修剪过低可以增强草坪草的抗性;药剂防治,对于新建的场地来说,可以用药剂拌种来预防和减少病害的发生,可选用的药剂有五氯硝基苯、代森锰锌、百菌清等。对于已使用的场地,应当在在病症还未明显表现出来前,即病原菌的侵入期,开始喷施药剂,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。若用药较晚,则防治效果不佳。防治褐斑病效果较好的药剂有:必菌鲨、绿安、褐斑消、百菌清,扑海因、代森锰锌、三唑类等。可以喷雾使用,也可以灌根防治。
琳海植保——敬请登录北京园林植保网查阅更多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