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或者生物的代谢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。生物防治对人、畜、植物都很安全,病虫不产生抗性,并且具有长期抑制作用。它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污染环境,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。但是生物防治局限性强、作用慢、成本高,必须与其他措施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。
通常把生物防治分为:以虫治虫、以菌治虫、以鸟治虫、以其它动物治虫、以菌治病等。
(1)以虫治虫。就是利用昆虫防治昆虫。①如捕食性的天敌昆虫螳螂、瓢虫、草蛉、猎蝽等,它们常常捕食园林中常见的害虫。②如寄生性的天敌昆虫,它们生长的某个时期或者终身寄生在昆虫体内或者体外维持生存。常见的有姬蜂、小茧蜂、肿腿蜂、寄生蝇等。
(2)以菌治虫。是指利用微生物治虫。常见能使昆虫致病而死的病原微生物有真菌、细菌、病毒、原生动物及线虫等。真菌如白僵菌、绿僵菌等;细菌如Bt(苏云金芽孢杆菌)。
(3)以鸟治虫。如啄木鸟、麻雀、戴胜等。
(4)以其他动物治虫。如青蛙。
(5)以菌治病。主要是指抗生素的利用。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杀菌的活性物质,称之为抗生素。如已经成功用于实践的浏阳霉素、井冈霉素、农抗120等。
(6)信息素诱杀。昆虫信息素对害虫的防治在近几年应用也很广泛。昆虫信息素又称昆虫激素,分为外激素和内激素两种。外激素主要是昆虫分泌于体外的挥发性物质,对其同伴发出信号,便于寻找异性和同伴。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雌性激素,某些昆虫性信息素已经能够人工合成,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有诱杀法、迷向法、绝育法等。诱杀法是利用性引诱剂将雄虫引来,配以黏胶、毒液等方法将其杀死。迷向法是在成虫发生期,喷洒性引诱剂,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,干扰正常繁殖活动。内激素是昆虫分泌于体内的一类激素,用以控制昆虫的生长发育和蜕皮。在害虫防治上,如果人为的改变昆虫体内激素的平衡,可阻碍害虫的正常生长发育,造成畸形、甚至死亡。
琳海植保——敬请登录北京园林植保网查阅更多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