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发布时间:2014-11-18 浏览人数:1509
|
 |
苹果炭疽病 |
|
|
病害 |
|
果炭疽病又称苦腐病、晚腐病,其病原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称胶孢炭疽菌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有性世代为Glomerella cingulata称小丛壳菌,属子囊菌亚门真菌。是苹果上重要的果实病害之一,我国大部分苹果产区均有发生,在夏季高温、多雨、潮湿的地区发病尤为严重。 主要危害果实,也可危害枝条和果台等。果实发病初期,果面出现针头大小的淡褐色小斑点、圆形、边缘清晰。以后病斑逐渐扩大,颜色变成褐色或深褐色,表面略凹陷。由病部纵向剖开,病果肉变褐腐烂,具苦味。果表面初现淡褐色小圆斑,扩展成深褐色、边缘清晰、下陷的圆斑。病部果肉呈漏斗状向果心软腐,褐色,有苦味。病斑直径1~2厘米时,中心部位长出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,隆起,突破表皮,涌出红色黏液。数斑融合,全果腐烂。病果失水形成僵果,久挂树上。
|
|
|
炭疽病菌的侵染与降雨有密切关系,降雨早则侵染早。我国中部地区,降雨早的地区,降雨早的年份,5月即开始侵染,感病的品种于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,干旱年份,可能延迟到7月上旬开始发病。一般年份,7-8月进入发病盛期,每次雨后出现一次发病高峰。山东、河北、辽宁一般从7月开始发病,发病盛期在8月。高温、多雨有利于苹果炭疽病流行。
不同品种之间感病程度差异很大,红玉、王林等感病,国光次之,元帅较抗病。
病菌可感染刺槐并在上表面越冬,构成重要的侵染源。以刺槐为防病林的果园,发病较早较重。
|
|
|
(1)深耕改土,注意排涝,增施有机肥,改善光照条件,合理负载强壮树势为根本途径。清除病源,发芽前清理残枝、枯叶烧毁。果园内不种高秆农作物,园外不植刺槐。及时夏剪,使树冠大枝成层,通风透光。
(2)药剂防治,从落花后10天开始,每隔15—20天喷施1次,到8月中、下旬结束。幼果期为重点防治期,80%炭疽福美可湿粉700~800倍,或64%杀毒矾恶霜锰锌可湿粉1000倍液或38%恶霜嘧铜菌酯800-1000倍液,全树连续喷2次5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、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6%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或80%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杀菌剂 。
(4)果实套袋。同轮纹病。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