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发布时间:2014-11-30 浏览人数:1238
|
 |
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|
|
|
病害 |
|
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。常在田间与黄瓜霜霉病混合发生,病斑比较接近,有时容易混淆,但黄瓜霜霉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产生几个多角形水渍状病斑,而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背面产生针状水渍状病斑,往往几十个病斑同时发生。病情发生趋势没有霜霉病迅速,对黄瓜生长影响没有霜霉病严重。
|
|
|
主要危害叶片、叶柄、卷须和果实,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。幼苗期子叶染病,开始产生近圆形水浸状凹陷斑,以后变褐色干枯。成株期叶片上初生针头大小水浸状斑点,病斑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,黄褐色,湿度大时,叶背面病斑上产生乳白色粘液,干后形成一层白色膜,或白色粉末状物,病斑后期质脆,易穿孔。茎、叶柄及幼瓜条上病斑水浸状,近圆形至椭圆形,后呈淡灰色,病斑常开裂,潮湿时瓜条上病部溢出菌脓,病斑向瓜条内部扩展,沿维管束的果肉变色,一直延伸到种子,引起种子带菌。病瓜后期腐烂,有臭味,幼瓜被害后常腐烂、早落。细菌引起的病害,病菌在种子内、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。病菌通过灌水、风雨、气流、昆虫及农事作业在田间传播蔓延,由气孔、伤口、水孔侵入寄主。湿度大,发病重,暴风雨过后病害易流行。
|
|
|
(1) 品种选择:利用抗病力较强的津研6号、夏青等品种。
(2) 种子处理:在无病区或无病植株上留种,防止种子带菌。催芽前应进行种子消毒。常用的方法有:温汤浸种,用50℃温水浸20分钟;用新植霉索200毫克/千克液或50%代森铵5O0倍液浸种1小时;或用福尔马林液150倍液浸种1.5小时,后洗净催芽。
(3) 栽培管理: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。利用无菌的大田土育苗。利用高垄栽培,铺设地膜,减少浇水次数,降低田间湿度。保护地及时通风。雨季及时排水。及时清洁田园,减少田间病原。
(4) 药剂防治:发病初可用农用链霉素2O0毫克/千克液;新植露素150~200毫克/千克液; DT杀菌剂500倍液;抗菌剂401的50O倍液;47%加瑞农600~80O倍液;77%可杀得500~800倍液,上述药之一,每5~7天喷1次,连喷3~4次。或进行喷粉尘防治:发病初期,可喷5%加瑞农粉尘剂,或5%防细菌粉尘剂,或5%滴涕粉尘剂。若角斑病和霜霉病同时发生,可喷12%乙滴粉尘剂(或用7%防霉灵粉尘剂+5%防细菌粉尘剂,比例是1:1),每亩每次喷1千克,用喷粉器喷,不加水,在走道上,将喷头向上(不能直接对准植株),使粉尘剂从空间飘下来。早上或傍晚进行,先闭棚、室,然后喷粉尘,喷完1小时后,可进行农事操作。隔7天喷1次,连续3~4次。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