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发布时间:2014-12-10 浏览人数:2448
|
 |
兰花叶枯病 |
|
|
病害 |
|
主要危害兰花叶片,尤其是中、下部叶片受害重。初生红褐色小点,后迅速扩展为半圆形至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黑褐色斑。发生在叶缘处的病斑呈半圆形,病斑较大,直径常达1~4厘米,边缘生有黑褐色的宽带,有的轮廓不清。病斑中央逐渐变成灰白色至灰褐色,有时出现1~2圈浅色环纹。病部轮生褐色小粒点,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。湿度大时涌出黄白色胶质物。发生多或病斑持续时间长时,病部的叶组织逐渐失绿或变黄枯死。花梗染病时也出现不规则小病斑。
|
|
|
病菌在病叶上越冬或越夏,条件适宜时病菌借风雨及浇水时水滴溅射进行传播蔓延,主要从伤口侵入,也可从嫩叶表皮直接侵入。4~7月份为老叶发病期,5月下旬至6月份进入发病高峰期。7~11月份为新叶发病期,新叶受害较老叶重。广东一带每年12月中旬开始发病,第2年3月份受害重,5月份以后病情趋于稳定。该病在气温适宜、相对湿度高或叶面湿润条件下易发病,土壤板结、盆花放置过密、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。
|
|
|
a、加强栽培管理:温室要通风透光,花盆放置不宜过密,盆栽时应更换新土。
b、清除侵染源:及时清除病叶及其残体,以消灭侵染源,防止病害蔓延。
c、药剂防治:发病前可用0.5~1%波尔多液,或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~800倍液,每隔7~10天喷洒1次,有较好的保护作用,发病期间可用50%多菌灵800倍液或75%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叶斑通杀1000倍液或叶病灵500-800倍液喷洒,均能控制病害蔓延。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