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发布时间:2014-12-10 浏览人数:2814
|
 |
黄栌白粉病 |
|
|
病害 |
|
漆树钩丝壳菌(Uncinula vernieiferae P.Henn)侵染所致 主要危害叶片,也危害嫩枝。叶片被害后,初期在叶面上出现白色小斑点,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白色粉霉斑,严重时霉斑相连成片,叶正面布满白粉 。后期白粉层上生出先变黄、后变黄褐、最后变为黑褐色的颗粒状子实体(闭囊壳)。秋季叶片焦枯,不但影响树木生长,且受害叶片秋天不能变红,影响观赏红叶。
|
|
|
以闭囊壳在落叶或附着在枝干上越冬,翌年5~6月当气温达20℃,雨后湿度较大时,闭囊壳开裂,子囊孢子借风吹、雨溅等传播。
子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~30℃,子囊孢子萌发后,菌丝在叶表生长,以吸器插入寄主表皮细胞吸取营养,菌丝上不断生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,借风、雨、虫等传播,多次进行再侵染。条件适宜时,造成病害大发生,7~8月为发病盛期。多雨、郁蔽、通风及透光较差时,病害发生严重。
|
|
|
1. 消灭越冬病菌,秋冬季节结合修剪,剪除病弱枝,并清除枯枝落叶等集中烧毁,减少初侵染来源。
2.休眠期喷洒波美2~3度的石硫合剂,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。
3.加强栽培管理,改善环境条件。栽植密度、盆花摆放密度不要过密;温室栽培注意通风透光。增施磷、钾肥,氮肥要适量。灌水方式最好采用滴灌和喷灌。生长季节发现少量病叶、病梢时,及时摘除烧毁,防止扩大侵染。
4. 化学防治:发病初期喷施1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~2000倍液、25%敌力脱乳油2500~5000倍液、40%福星乳油8000~10000倍液、45%特克多悬浮液300~800倍液、800-1000倍叶病灵、1000-1500倍叶斑通杀液喷雾。温室内可用10%粉锈宁烟雾剂熏蒸。
5. 生物制剂:近年来生物农药发展较快,BO-10 (150~200倍液)、抗霉菌素120对白粉病也有良好的防效。
6. 种植抗病品种: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白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