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发布时间:2011-11-20 浏览人数:4343
|
|
臭椿沟眶象 |
|
|
虫害 |
|
成虫体长约11mm,黑色,鞘翅坚厚,基部白色,刻点粗大而密,鞘翅前端两侧各有一个刺突,前胸背板几乎全部白色,头部刻点小而浅,白色。卵长圆形,黄白色。幼虫长约15mm,乳白色。蛹为裸蛹,黄白色。
|
|
|
一年发生2代,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内和土内越冬。翌年5月越冬幼虫化蛹, 6-7月成虫羽化, 7月为羽化盛期;以成虫在树干周围土层内越冬,虫体出土较早,4月下旬开始为害,4 月下旬至5月中旬和7月末至8月中旬分别为第1-2代盛发期,至10月都见有成虫,虫态很不整齐。 成虫有假死性,产卵前取食嫩梢、叶片和叶柄等补充营养,为害约1个月便开始产卵。产卵前先用口器咬破树皮,产卵于其中,并用喙将其推到树皮内层。卵期约8天, 5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, 8月末第2代幼虫开始孵化,孵化幼虫咬食皮层,稍长大后即钻入木质部为害,蛹孔为圆形,老熟后在坑道内化蛹,蛹期约12天。
|
|
|
1.严格检疫,勿调运和栽植带虫的苗木。2.及时伐除受害严重的植株,减少虫源。3.利用成虫多在树干上活动,不善于飞翔和假死等习性,捕捉成虫。4.幼虫初孵期,向被害处注入敌敌畏50 倍液,并用药液与黄土和泥涂抹于被害处。5.根部施埋3%呋喃丹颗粒剂。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