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发布时间:2011-11-20 浏览人数:2708
|
 |
菊瘿蚊 |
|
|
虫害 |
|
成虫雌体长3-3.5mm,纤细;触角念珠状,珠间有毛和较短的轮生毛。胸部发达,胸背黑色,翅淡灰色,半透明,有明显的纵脉3条,无横脉,足长;腹部暗红色,尾部较尖,伸缩的管状产卵器明显,腹背各节有黑色横斑。雄体稍瘦小,长约3mm,触角念珠状,珠间距及轮生毛均长于雌性,腹部灰至灰褐色。卵长椭圆形,玻璃白色,略带红色。幼虫体纺锤形,两端较尖,初孵时淡黄色,渐变橘黄至橘红色。老熟时体长约3.5mm。蛹胸背紫黑色,腹部橘红色,胸部附器黑色,体长约3mm。
|
|
|
北京一年发生3-4代,以幼虫在土中越冬。翌年4月上中旬出现成虫,交尾后多产卵于小菊幼苗的嫩芽、嫩叶处; 5月下旬出现虫瘿, 初为桃形、绿色,后渐变紫红色。虫量随着幼苗生长而增多,严重植株几乎每个顶芽、侧芽上都生有瘿1-3个,每个虫瘿内有幼虫1-7条,致使花芽不能形成或残花残蕾;7月上旬第1代成虫羽化, 8月初第2代成虫羽化, 8月末至9月上旬第3代成虫羽化,世代不整齐, 10月下旬幼虫入土越冬。
|
|
|
1.秋季深翻土,消灭越冬幼虫。2.初见绿色虫瘿时,向根部浇灌40%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,毒杀瘿内幼虫,每平方米浇灌药液4kgo 3.防治附近甘野菊上瘿蚊,消灭虫源。4.保护寄生幼虫和蛹的小蜂、细蜂等天敌。
|
|
|
|
|
|